2011年11月,中美俄等五个拥核国家与东盟在印尼就《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展开磋商。按规定,签署并批准议定书后,五国需承诺不对条约缔约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无疑是东南亚国家为自身安全上的一把“锁” 。
多年过去,五个拥核国家对此条约态度不一。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南亚无核化,多次表明愿率先签署议定书,还积极与东盟国家保持沟通。俄罗斯也表态,在满足条件时愿意签署,承诺为东盟提供核安全保障。可英法态度不明朗,美国虽称考虑,实则奉行“拖字诀”,一“拖”就是十余年。
普京(资料图)
美国在南海动作频频,借着与菲律宾军演的机会,把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留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这可是冷战结束后,美军首次在亚太地区部署这类武器,严重威胁地区安全稳定。菲律宾马科斯政府不顾其他东盟国家安全诉求,引美军入南海,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今年6月,菲律宾武装部队甚至公开希望美国部署第二套堤丰中导系统 。
除了在军事部署上大做文章,美国在外交和地缘政治策略上也小动作不断。其长期奉行的“印太战略”,试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军事威慑体系,联合地区国家限制中国的海上活动与战略影响力。菲律宾构建“战区”的设想,背后就是美国在“牵线”,想把日本等国拉进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日本也想借此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提升自身在区域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
美国的种种行径引发地区国家强烈不满。如今,除菲律宾外,其他10个东南亚国家大多支持建立无核武器区。中俄明确表态,让美国感受到巨大压力,仿佛一把名为“世界和平”的利刃架在脖颈,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该条约上的态度。
从更宏观的国际政治视角看,美国长期在国际事务中以“世界警察”自居,其行为常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相悖,在南海问题上的干涉就是典型。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不择手段破坏地区稳定,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但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抵制美国霸权行径。
马科斯(资料图)
美国内部也面临诸多问题。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计划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言这将进一步扩大美国财政赤字,与降低财政赤字以稳定债务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建议背道而驰。国内民众对政治暴力的担忧加剧,社会分裂严重,政治极化现象突出。
在国际军事战略层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看似强大,实则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海军实力飞速发展,山东舰和辽宁舰航母战斗群能前出“第二岛链”,东风-21D、东风-26等导弹可有效威慑美日舰队,北斗全球组网、无人舰艇、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装备与技术,让解放军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 。
再看菲律宾,其在南海挑衅中国,构建“战区”的设想不过是空中楼阁。菲律宾自身军事实力薄弱,依赖美国支持,在南海问题上屡屡侵犯中国主权权益。但菲律宾这种行为不得人心,不仅与中国关系紧张,还引发其他东盟国家不满。若菲律宾继续挑衅,必然撞得头破血流,因为中国有足够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样的局势下,美国若不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将进一步孤立,在国际社会失道寡助。东盟国家已准备好收拾菲律宾这个破坏地区稳定的“内鬼”。菲律宾妄图靠美国撑腰在南海谋取利益,如今看来,美国自身麻烦缠身,菲律宾求助美国也无济于事。
国际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中俄联合行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众多国家选边站,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未来,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摒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以和平、合作、共赢为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