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内也陷入紧张,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在议会和内阁小范围会议上与内塔尼亚胡及各部长爆发激烈争吵。他质疑攻击加沙城的有效性,认为无法彻底摧毁哈马斯,还会导致士兵和被扣押人员伤亡。他甚至质问摩萨德局长巴尔内亚:“你们怎么还坐在这里?去达成协议啊!”扎米尔的焦虑反映出以军高层在战略规划和决策透明度上的缺口,也暴露出地面行动带来的内部压力。
同时,阿拉伯国家迅速反应。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紧急召开峰会,呼吁美国总统特朗普利用影响力约束以色列攻击。峰会联合声明不仅谴责以色列,还提出加强共同防御机制,显示阿拉伯国家已开始寻求集体安全保障。峰会还特别表明支持卡塔尔,回应以色列此前对卡塔尔境内哈马斯目标的空袭,强调保护国家主权。
这轮冲突的背后,中国也被卷入舆论战。内塔尼亚胡公开指责中方和卡塔尔“让以色列陷入孤立”,试图把中国在国际舆论和外交行动上的影响力作为攻击理由。但实际上,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合法性,以色列与美国是少数对抗多数国家的一方,这暴露了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沙特和巴基斯坦迅速展开军事合作。9月17日,两国签署《战略互访协议》,规定如果第三国侵略其中一方,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甚至可能出兵反击。协议签署仪式上,沙特王储小萨勒曼与巴铁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亲自出席,巴铁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也在场,显示两国最高决策层高度重视。这份协议不仅是防御性安排,也让阿拉伯国家在战略上获得实质外部靠山——巴基斯坦拥有160至170枚核弹头,其威慑力超过沙特和海湾国家常规军力。
巴基斯坦军力的实际作战能力同样令人关注。巴铁空军在实战中多次击败印度空军,歼10C和枭龙3四代半战机数量超过200架,配备全球顶尖的ZDK03预警机,具备反隐身追踪能力。历史数据显示,巴铁能在短时间内瘫痪对手防空和指挥体系。如果巴铁全力参战支持沙特和埃及,以色列的空中优势可能迅速瓦解。
从大局看,中东安全格局正在深刻变化。以色列单方面军事行动触发阿拉伯国家团结意识,沙特-巴基斯坦联盟以及海湾国家强化共同防御显示地区大国寻求安全自主化的趋势。美国在中东影响力面临边界考验,即便是盟友,也开始探索非美主导的安全体系。战略上,以色列若继续攻击加沙、卡塔尔乃至沙特和巴铁,将面临多线威慑压力。
阿拉伯国家联合行动、巴铁核能力和空军战力、国际舆论压力共同累积,使内塔尼亚胡在战略上被迫谨慎。中国的外交介入,也让以色列单边行动在国际舆论中更显孤立。48小时内,从中国发声到沙特-巴基斯坦军事结盟,再到阿拉伯国家强化防御,中东三国阵脚明显被打乱。巴基斯坦成为阿拉伯国家新靠山,不仅填补战力缺口,也改变地区力量平衡,为未来军事博弈提供新变量。
未来几周,中东局势仍将紧张而充满不确定性,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值得全球关注。此次事件表明,中东局势已超越传统以巴冲突,成为多国战略、军事与外交交织的复杂博弈。以色列的单边行动代价正在累积,而阿拉伯国家借助巴基斯坦等盟友强化自我防御,未来谁能在战略主动权上占据优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东下一阶段的局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