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14nm及以下这样的先进工艺上,这些厂商的份额就更加了。
所以一直以来,全球的晶圆厂商,都要从美国、日本、荷兰采购设备,以前没有任何一家国家和地区,可以不依赖这些国家的设备,独立制造芯片。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美国为了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拉上荷兰、日本,将先进芯片设备断供了,特别是针对14nm以下的逻辑芯片制造设备,128层以上的存储芯片,以及18nm以下的内存芯片。
所以,这些年,国产芯片厂商们,不得不努力的进行国产替代,先从成熟的设备替代起,再慢慢去替代先进的芯片设备。

近日,有消息指出,国内最大的存储芯片厂商长江存储,正式启动三期工厂项目,其注册资本为207.2亿元人民币(约合29.1亿美元)。
更关键是的,从一建设开始,该项目就计划采用全部国产半导体设备,目标是实现“100%本土化”,不依赖国外的芯片设备,彻底摆脱对外依赖。
据悉,目前长江存储已经在和国内的众多半导体设备厂商合作,全方面的进行突破,以期实现这个100%国产化的目标。

当然,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前期这样的生产线推进,会比较慢,也无法制造出太先进的芯片。
但我认为,只要有了从0到1的突破,那么后来从1到10,到100就会更容易了,因为芯片制造的这些半导体设备,其实也是一个生态圈。
以前大家用国外的设备,配套的全是国外的设备,大家形成一个生态圈,就会排斥国产设备。如果国产设备进来,会建立起一个属于国产设备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使用的越多,就发展越快,最后就可以实现对国外的替代了。

前期,国产生态肯定会聚焦于成熟工艺,但随着技术进步,一定会从成熟工艺向先进工艺进军,重要是先用起来,以前国产设备,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如今机会来了,那么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