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小米汽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跨界造车仍需信任重塑

  汽车业务表现亮眼  在小米集团的整体业务板块中,第三季度,汽车业务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当季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为290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为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7亿元。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汽车业务表现亮眼

在小米集团的整体业务板块中,第三季度,汽车业务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当季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为290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为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7亿元。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汽车板块的利润转正与小米汽车交付量的提升息息相关。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共交付了108796辆汽车,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交付量的提升逐渐摊薄了此前支出的巨额研发费用,使得小米汽车暂时摆脱了亏损的阴霾。

在11月18日晚间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将在本周提前完成年初设置的全年交付超35万辆汽车的目标。

从小米汽车在微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3月至10月,小米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29000辆、28000辆、28000辆、25000辆、30000辆、30000辆、40000辆和40000辆。受新车型上市等因素影响,其交付量波动相对较大。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车型上市初期往往能凭借产品新鲜感和市场热度拉动销量增长,但这种刺激效应通常会在3个月左右逐渐递减,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回归到产品性价比、使用场景匹配度等核心维度,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趋于稳定也印证了这一行业规律。

需重塑市场信任

尽管最新财报数据表现较好,但近几个月小米汽车涉及的多起舆情事件叠加,使其陷入信任危机,且事件按时间线呈现出持续发酵的态势。在港股市场上,小米集团股价也持续表现疲软。

最早可追溯至今年3月,一辆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在高速行驶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虽然小米后续公布了事故前后的车辆数据及处置进展,但事故本身仍引发公众对其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集中质疑。

紧接着在5月,消费端争议集中爆发。一方面,多位小米SU7 Ultra准车主反映退定金时遭遇“60天冷静期”,已支付的意向金与定金退还规则模糊,引发销售模式不规范的争议。另一方面,“挖孔机盖”纠纷同步发酵,有车主质疑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宣传与实际不符,售后提出的钻孔改装解决方案更让消费者对车辆设计合理性产生疑虑。

进入10月,安全争议再度升级。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汽车车型为小米SU7 Ultra。从智能驾驶到销售服务,再到整车质量,一系列舆情事件让小米汽车的品牌信任度遭受层层冲击。

近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连发数条微博回应汽车安全问题。雷军在微博中反问:“‘一辆汽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

此外,小米集团整体的销售费用仍在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的销售费用为232.87亿元,同比增长31.86%。其中,小米汽车的销售网络也在扩展,截至9月30日,小米汽车已在内地119个城市开设了402家汽车销售门店;在内地已有209家服务网点,覆盖125个城市。

专家表示,小米汽车三季度交付量攀升释放了规模效应,但未来的盈利情况仍受到考验,其需要有效化解汽车安全争议、推进产能爬坡、重塑市场信任,进而保持稳定交付。

责任编辑:杨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702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